全国服务热线:
020-85515699服务反馈热线:
13825168911邮箱:
Gip_Zhu@grouptech.com.cn地址:
广州市天河区白沙水路79号睿志创意园K栋301室
提供 ”持续保护、不 ‘止’ 合规“ 的等级保护解决方案
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网络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、基本策略、基本方法。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保护信息化发展、维护网络安全的根本保障,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国家意志的体现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、备案、建设整改、等级测评、监督检查五个阶段。
等级保护发展历程
1994:147号令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》 次提出 “等级保护” 概念
1999:GB 17859《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》等级保护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
2007:43号文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》四部门发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
2008:GB/T 22239《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明确对于各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基本要求
2017:网络安全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一条: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
2019:等级保护2.0标准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》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》等级保护2.0 标准发布
实施意义
资源优化
优化组织资源配置,树立等级化防护思想,合理分配网络安全投资。
体系建设
明确整体安全目标,改变以往单点防御方式,让安全建设更加体系化。
合法合规
满足合法合规要求,明确责任和工作方法,让安全防护更加规范。
工作流程
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、备案、建设整改、等级测评、监督检查五个阶段。在等级保护全流程中,涉及到四个不同的角色,分别是:运营使用单位、公安机关、深信服、测评机构
设计思路
“等保+” — 合规之上的价值
业务重点保障
针对各行业的 业务进行重点保障,强化业务自适应能力
重要数据有效管理
针对各行业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管理,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框架
关键网络安全防护
针对各行业的关键网络进行安全防护,强化全网监测管理
高风险加固 — 满足合规基线
保障业务连续可用
高风险是客户安全建设的重点,消减高风险有利于保障业务的可用性
通过等级保护测评
高风险是等级测评工作的重点,消减高风险有利于顺利通过等级测评
应对网络安全检查
高风险是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,消减高风险有利于应对主管部门检查
完整规划 — 体系化安全建设
安全技术体系建设
依托 “一个中心、三重防护” 的安全设计,构建技术防护体系
安全管理体系建设
坚持 “技管并重” ,搭建管理机构、落实管理制度、简化运维管理
安全运营体系建设
把安全当作一项业务,通过运营实现技术、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地